国庆假期的结束,预示着北方秋收已进入尾声,农户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握冬播的黄金时期,及时进行冬小麦的播种。
由于今年副热带高压北抬,西南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北部地区相遇、对峙,导致北部多个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。“十一”假期后半段,北方多省就一直是阴雨绵绵的状态。而持续的阴雨天气不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,同时也会对秋作物的成熟、收获造成不利影响——由于前期降水比较频繁,很多地区的田地出现了积水,导致人机进地困难,从而造成玉米秋收及小麦播种的进度推迟。
为了及时进行冬播,避免由于冬小麦播种较晚造成小麦幼苗较弱而无法形成壮苗越冬,植株体内营养成分不足的现象,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、合理的进行冬季播种。播种时,土壤墒情的监测非常重要。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湿度,通过管式土壤传感器对土壤墒情准确、科学的监测,可以判断土壤温湿度值是否适合播种。
建大仁科管式土壤传感器观测结构采用分层设点式,能够检测三到五层的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状态。从地表开始,规定土壤每10cm为一层,每层配置一个土壤温湿度测点,能够快速、多方面监测土壤温度和湿度,了解集土壤墒情信息,为冬小麦的播种提供科学依据。
管式土壤传感器电极没有直接与土壤接触,因此能够有效避免传感器电力对土壤及土壤中作物的干扰。外壳采用全密封结构,防水等级为IP68,可以很好的保护电路,使其既不受土壤中盐离子的影响,也不受农药、化肥、灌溉等农业活动的影响,保证环境监测数据更准确。该传感器支持内置倾角传感器,用于实时监测土壤和设备状况。
针对今年特殊天气造成的田地积水现象,我们可以将生石灰、麦秸等物铺于种植行间,用以吸水。同时,在田间插入管式土壤传感器,用来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值是否到达适宜的播种条件,从而把握最佳冬播时期。
管式土壤温度传感器可以适用于需要检测土壤墒情、旱情信息,或需要通过实时数据监测气象、水雨情、农情、水利建设工程、蓄水引水等多种场所,为科学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有力保障。